城市地下管線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城市的信息傳遞、能源輸送、排澇減災、廢物排棄等多種功能,是城市正常運轉,確保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也被稱為地下“生命線”。
8月3日,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局了解到,我市從今年起組織開展市區地下管線信息化建設工作,計劃用兩年左右時間,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查清市區主、次道路和重要支線路段既有給水、排水、電力、電信、燃氣、熱力、人防、工業管道和綜合管溝的平面位置、高程、埋深、管徑、走向、性質、規格、材質、權屬單位等,構建市區范圍內統一的、權威性的綜合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為加快數字化城市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準確有效的技術支持。
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市區建成區面積從“十五”末的71平方公里擴大到目前的118平方公里,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城市道路網絡已初步形成。伴隨著城市道路的迅速增加,各類地下管線敷設量也急劇增多,城市地下管線的范疇已由單一、簡單的形式逐漸發展到多類別、多權屬和布局復雜的管線網。據初步統計,僅市本級管轄范圍內就有各類地下管線1.3萬公里。同時,各類建設工程開挖地面對既有地下管線造成的安全隱患也日益顯現。
據悉,市區地下管線信息化建設工作,包括城市綜合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與建設、既有地下管線的普查、新建地下管線信息的動態錄入以及地下管線長效管理等內容。市區范圍內,在新建房屋建筑和道路、橋梁、隧道等市政基礎設施前,都要查清所在地段的地下管線現狀,在新敷設和更新的地下管線覆土前,委托經認可的測繪單位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竣工測量,形成準確的數據文件和測量圖及時上報并輸入系統,實行地下管線信息的動態管理。對沒有查清施工地段地下管線現狀的,規劃部門不予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部門不予核發施工許可證和同意道路挖掘;對未按規定進行竣工測量,并報送測量數據文件和測量圖的,規劃、建設部門不予辦理工程竣工驗收和備案手續;城管部門對不按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程序的行為將進行行政處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