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信息管網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在市委市政府親切關懷和各政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按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設和經營公共信息管網問題的批復》要求,認真貫徹落實171號政府令《武漢市信息管網管理辦法》關于信息管網建設項目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的規定,積極探索統一建設和統一經營的實現方式,在信息管網集約化建設、信息管線遷改等項目上闖出了一條科學化、規范化的新途徑。5年來,公司累計拿到信息管網建設項目紅線112條,累計完成建設投資1.27億元,建成信息管網1488.35管孔公里。截至2010年底,公司資產總額為16435萬元,凈資產3300萬元。
5年來,公司配合城市道路及橋隧工程建設了江城大道、武青四干道、天興洲長江大橋、長江隧道等一批城市重點項目的信息管道工程,確保了集約化信息管網既滿足當前通信運營企業發展需求,又為城市未來信息化發展預留空間,實現了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有效利用。
在武漢王家墩商務區,公司建設的集約化信息管網形成了成網成環的良好態勢,建成管道與商務區內的綜合管溝實現了有效對接,強化了與通信運營商管道的互連互通,未來的王家墩商務區范圍內將不會出現老城區普遍存在的架空信息線纜和“黑色呼啦圈”,從而為王家墩商務區景觀形象優化、提升品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二環線漢口段、金橋大道等城市重大道路改擴建項目中,公司配合項目主體工程有效實施了管線遷改作業,完成投資1178.96萬元,建設146.8管孔公里。在此基礎上,公司又承接了二七長江大橋、二環線武昌段、解放大道上延線、雄楚立交、漢口火車站站北路、新華西路、青山建十路等一批重點工程的信息管線遷改任務,實現了推進管線遷改工作、確保主體工程建設進度、信息網絡安全運行、信息管網建設的目標要求。
在工程項目管理上,公司不斷強化信息管網規劃設計管理;嚴格管控管孔征詢、管道走線、互連互通、設計會審、預算審查等規劃設計各個環節,確保信息管網的使用功能,滿足使用單位要求;確保信息管網建設規模經濟合理,滿足建設優質資產的需要;確保設計文件質量,滿足工程建設需要。
公司將圍繞《武漢市信息管網專項規劃》總體要求,積極推進《武漢市2011-2015年信息管網新建及改造項目可行報告》的編制工作,為信息管網新一輪發展搭建融資平臺;開展《王家墩商務區信息樞紐智能控制中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推進城市信息管網與機樓的一體化建設,形成區域統一的綜合網絡節點,在資源綜合利用、減少重復投資、促進公平競爭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
信息管網是城市信息化建設中的系統工程,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自2001年中國電信拆分以來,我市通信行業由計劃經營逐步形成市場競爭的格局。經過數次重組,目前武漢已形成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3家通信運營商和省、市廣電運營商,另有公安110、交管等多家信息管網需求單位。
信息管網作為城市市政管線的組成部分,在壟斷經營的市政行業中率先走向市場,促進了信息行業的快速發展。然而在信息管網的建設體制上,我國仍基本沿用壟斷經營的建設方式,即誰經營誰建設,形成多家單位建設信息管網的局面,導致信息管網資源緊張和大量浪費資源的現象兩者并存。這主要反映在一方面信息管網冗余量大,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架空通信線路多,既浪費信息管網資源,又影響城市景觀。
為解決上述矛盾,借鑒國內相關城市建設經驗,市人民政府近年來頒布了若干建設法規,明確要求城市信息管網要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2005年,我市組建成立了市信息管網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全市公共信息管網的建設和經營。在這種建設機制的變革下,迫切需要有專項規劃指導今后信息管網建設工作。我市2006年開始修編《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同年出臺了《武漢市信息管網管理辦法》(市人民政府第171號令),這使專項規劃有了上位規劃依據,具備了專項規劃編制條件。2007年初,市信息產業辦公室會同市國土規劃局組織開展了《武漢市信息管網專項規劃(2010-2020)》(以下簡稱“專項規劃”)編制工作,規劃編制任務由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2010年9月,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復專項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實施。
專項規劃是我市第一個信息管網建設專業規劃,還是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第一個由市人民政府正式審定出臺的信息管網專項規劃。專項規劃不僅是指導全市信息管網集約化建設,布局全市信息管網環狀網絡的行動總綱,而且是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的具體舉措,是構建信息管網集約化規范管理體系的重要依據,其意義重大。
按照專項規劃描繪的藍圖,到2020年,我市信息管網建設將達到國際城市的先進水平,具體來說將形成“四個一”:
1、形成一個支撐“光城計劃”的信息管網系統。信息管道是信息纜線通過的物理空間,是實現“光城計劃”最基礎的物理支撐條件。建設好配套信息管網,能夠有力地推動光纖網絡的順利實施,進一步促進全市光通信產業以及通信服務業的規模發展,為電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逐步融合創造有利條件,從而實現信息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2、形成一個信息管網集約化建設主體。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模式,2010年—2020年,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的有力舉措,我市將形成由市信息管網投資有限公司為唯一主體的集約化管網建設模式,逐步減少在城市道路上重復建設、反復開挖的現象,實行一次申報、一個斷面、一次建設,大大提高地下空間利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和無序競爭。
3、形成一個全市通信市場發展的基礎平臺。根據專項規劃設計要求,構建全市公共信息管網系統后,通過市場運作,我市將形成一個全市通信市場發展基礎平臺,各運營商按需要有償使用信息管道。這不僅有利于信息管道資源本身的優化配置,而且還可以有效促進電信市場公平競爭與業務創新,改善市場競爭環境,使城市居民更多地享受“物美價廉”的通信與信息服務。
4、形成一個信息樞紐中心。根據專項規劃,我市將打造王家墩CBD綜合信息樞紐中心。該中心按照集中建設的原則,由第三方投資。中心建成后,將成為可滿足各通信運營商和信息服務提供商信息集中、控制、傳送、存儲的物理空間和具備多種使用功能的一體化建筑,形成輻射全市、集中服務CBD的全市信息樞紐中心。
專項規劃依據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五類規劃期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近20億元。一是公共信息管網配套建設。主城區信息管道總長由2009年685公里增至2020年2322公里。二是信息架空線改入地工程。主城區信息架空線長度由2009年720公里降到2020年120公里以下。三是打通信息管網瓶頸。至2020年,擬改造中山大道等道路信息管道54條,改造工程總長82公里。四是信息管網整合改造。利用道路改造條件整合現有信息管線,減少信息管網過多占用道路斷面資源,提高管道利用效率。五是建設綜合通信機樓。建設服務于集電信、廣電運營商及政務交管等社會各類通信線路傳輸數據轉換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通信機樓。至2020年,分別在王家墩商務區、后湖、武漢新區、楊春湖城市副中心等城市新區興建功能完備的綜合通信機樓。
專項規劃提出全面建設“數字武漢”,強化通訊信息中心的地位,為武漢“1+8”城市圈社會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到2020年,社會信息化各項指標達到現代國際城市的先進水平。至2020年,把武漢市信息管網建設成為具有服務于各類信息數據傳輸功能,資源優化、高效利用、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