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0日從市建委獲悉,《哈爾濱市地下管線管理暫行辦法》今起頒布實施。根據該《辦法》,哈爾濱市將全面啟動“共同溝”建設,將所有管線預埋地下“共同溝”內。
地下管線建設需提前上報
《辦法》規定,市規劃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行業發展規劃,編制城市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并根據各部門的需要,制定地下管線年度建設計劃。
各管線單位要在每年12月20日前提報下一年度的建設計劃,特殊情況需要調整的,可以在6月20日前提出申請,根據實際作適當的微調。
凡是未列入年度計劃的,各有關部門不予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管線“共同溝”杜絕“馬路拉鎖”
今后,哈爾濱市城市道路改造中,將采用纜線共同溝、管線共同溝等“共同溝”的方式建設和管理地下管線,在城市道路下統一建設一條綜合性的地下管道、通道,將各類底線纜線、管道綜合線置于溝內,避免道路反復挖掘。
纜線共同溝包括沿城市道路地下構筑的用于承載電信、廣電、交通信號、城管監控、鐵路信號等各類通信光(電)纜的綜合性、通用的地下管道、通道。“共同溝”不僅可以有效節約城市地下空間資源,還可以避免道路反復挖掘,減少道路上檢查井的設置數量,真正實現科學化、現代化管理。
搭建地下管線地理信息平臺
根據《辦法》,哈爾濱市的地下管線建設還將實行嚴格的檔案信息管理,建立“標準統一、互連互通、資源整合、綜合利用”的地下管線地理信息平臺,實現地下管線地理信息資源共享,為地下管線的規劃、建設、管理提供服務。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將根據實際變化進行更新,并納入城市應急搶險體系。信息平臺建成后,鼠標一點地下管網可一目了然:交通信號、城管監控、供熱管線等情況,借助該地理信息平臺市區任何地點地下埋著哪些管網,各自的管徑、材質、埋深等都清清楚楚。 |